满满干货(成龙的大兵小将的寓意)大兵小将成龙台词,如何评论成龙的电影《大兵小将》?,
谢邀。
我原以为这样一部2010年就上映,又有成龙又有王力宏的影片,在知乎应该早有评价了的,结果搜索一下居然很意外的发现没几个人评这部电影。
影片在2010年情人节上映,算是贺岁档。在这部影片之前,成龙上一部主演的电影是《邻家特工》,再上一部是《新宿事件》,再再上一部是《功夫之王》,再往前是《尖峰时刻3》《宝贝计划》《神话》和《新警察故事》。
《邻家特工》是好莱坞流水线产品,成龙并没有多少主导权,姑且不算是典型的成龙电影。
但是从《新警察故事》里成龙被打到下跪哭泣求饶开始,我们就看到了成龙不再满足于自己“动作演员”的身份,而要追求更高境界的“演员”身份。
以前的电影中成龙只演好人,逐渐的开始演处于道德灰色地带的人物。
以前的成龙不会死,也逐渐开始往死里整。
求变之心一目了然。
《大兵小将》的导演丁晟,在此之前有一部话题之作,叫《硬汉》。虽然这部电影的口碑一般,但是独特的叙事角度和极具风格化的画面,让人印象深刻。
成龙因此也看中了丁晟,决定和他合作。
成龙那些年求变的心思主要体现在题材和影片深度上。比如说《新警察故事》,是初次尝试在自己擅长的警匪片中,思考一个英雄要承担的责任问题。成龙在片中因为要“成为英雄”而付出的代价太大,导致他一度不振。
后来的《宝贝计划》直接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窃贼,探讨起了人性本善。
再后来的《新宿计划》更加黑暗和深刻,游走于正与恶,最后以性命为价反思人生。
《大兵小将》之于成龙,彷如回身三连踢的最后一脚,一个大特写的慢镜头,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和美感。
影片始终保持了一种对仗感,各方各面,都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,形成了显著的区别。
我们看到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成龙,他胆小、鸡贼、懦弱、拍死,为了活下来,可以完全抛弃尊严和脸面,面对任何人的指责,他可以赖皮赖脸的打着哈哈。他没什么宏图大志,即使捉了敌方大将,他想的也不过是自己的五亩田,回去种种地,养养牛。
而王力宏的卫太子一脸坚毅,满口制霸天下的宏图大业,对于成龙的理念满心的不屑,一口一个“小人物”,宁愿慷慨赴死,也不愿忍辱沦为阶下囚。
一开始,王力宏为了护旗被成龙抓住,然后开始了一段旅程。
旅程中,成龙的技能一一展现:扔石头、装死、抓兔子、讲道理。而他的技能,大多来自“爹”这个未曾出现,但却无比强大的人物(真的不是柯南的爹)。尤其是每每到讲道理的时候,看似一句句小人物的愿景,其实都蕴含着大道理。这种展现的过程,让观众的心不自觉的都往成龙这边偏移,逐渐觉得王力宏的角色是虚伪的,盲目的。而在各种角色和状况的不断出现的过程里,二人的观点也不断的摩擦,王力宏的观点慢慢的和成龙的形成抗衡之势,观众的想法也随之偏移。
到了最后,王力宏的观点因为成龙而改变,放弃了以战平乱的想法,反而收复了各国。
而一直以来要活下来的成龙,却在最后选择不放下自国的旗帜,而被乱箭射杀。
人、家、国的概念,在这一大一小的对比中,展现的淋漓尽致。
成龙这个角色的武戏被大量的消弱,更多的时候是文戏在感染着观众。这不得不说是成龙的成功转型----但是后来几年变成了说教派也是有点跑偏了。
王力宏的演技虽然不算上乘,但是巧在这个角色和他非常契合,演出了那种从小立足于苍生之上,不懂人间烟火的贵族高傲姿态。
成龙这一次在影片的深度上下了不少的功夫,从一些细节就可以看出来。
比如他俩碰到歌姬的那一段,歌姬家人被卫国所害,看到成龙戴着卫将的头盔,于是唱了一首《诗经·卫风·有狐》。这首歌是卫国一首调情的歌曲,意在向成龙献媚,然后把下了药的汤喂给他喝。但是身为梁兵的成龙听不懂,就傻乐。王力宏的卫太子听懂了,就向歌姬表明身份,歌姬本来是要救他的,一听这个,又决定把汤给他喝了。
《大兵小将》的立意之高和表现之强,给知天命的成龙开了一个好头,可惜丁晟和成龙的合作再无如斯闪耀,一部《警察故事2013》再次跌入谷底。
只能期待《铁道飞虎》能有更好的表现。